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21世纪经济报道:礼县正在打造的黄金基地
2013/03/29 35448

21世纪经济报道 耿雁冰 陇南礼县报道)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接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接壤。

礼县素有“秦人发祥地,三国古战场”之美誉。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虚耗国力,最终兵败。当年蜀军如发现其脚下就是连绵的金矿,三国历史或被改写。从2008年开始,紫金矿业公司完成对礼县大型金矿收购,一个黄金资源总量近300吨,年产黄金5-6吨的大型黄金生产基地,正在甘肃南部诞生。

 

淘金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礼县发现黄金 。“在矿脉上挖金,运气好的话,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到金矿石。”家住礼县罗坝乡的老杨,回忆起当年的挖金子仍兴奋不已。

如果挖到品位高的矿石,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一两万,在当时绝对是天文数字。彼时礼县家中凡有劳动力的,几乎都在山上淘金。三两户人家凑钱租一台挖掘机,便可以直接开到山上挖矿,再用简易的堆侵法将金子提出来。

2000年左右,礼县达到全民采矿的高潮,境内挖金的企业不下百家。

甘肃陇南礼县有金矿的消息,迅速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来自新疆、东北、福建的淘金者,涌入这座小县城,挖矿办厂,陇南的大山深沟中,上演着一个个淘金梦。

私自开采金矿对环境破坏严重,山皮被大面积削掉,寸草不生,最严重的地方满山都是矿渣、挖洞,遇到下雨,经常出现滑坡,变成泥石流倾泻而下。

在淘金潮中,当时也出现了县办矿厂,但是这些矿厂也没有采矿证等合法手续,再加上管理不善,“矿厂只富了少数一部分人”。

这般大规模的私挖盗采,不但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没给当地带来税收。礼县最终成了坐在金山上要饭吃的国家级贫困县。据礼县统计公报,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25元,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不到90%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礼县自然条件差,多数农村不通公路,农民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及高寒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矿产、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缺少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支撑,工业化仍处初级阶段,工业增加值不到全省的1/600

当年很多淘金者用汞在河流中提取沙金,获得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他们长期慢性汞中毒,有的留下终身残疾。

不过,当地至今仍有一群老人,可以在专业的化验鉴定前,判断出这个地段是否有矿,品位多少,让年轻的实验员钦佩不已。

 

整顿矿山

2007年开始,礼县全力整顿矿山,对黄金资源进行整合。当时的金徽酒业强势进入礼县,个人金矿被逐个清理,2008年,紫金矿业进驻,收购了金徽酒业的全部股权。

201112月,紫金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鼎金公司收购了香港陇省资源有限公司,后者控制着礼县境内的甘肃陇金矿产资源有限公司、甘肃陇澳矿业有限公司。

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2012年县办矿厂也开始退出。

黄金的巨大利润诱惑下,私人开采难以杜绝。外来强龙与当地利益团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很容易引发激烈对抗。经过若干年勘探与谈判,股份收购最终得以完成。

当地唯一一家具有采矿权的甘肃亚特矿业有限公司(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由紫金矿业持股84.22%,其余股份由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持有。因为看好陇南矿脉,甘肃有色地勘局表示愿意长期持有这部分股份。

目前紫金矿业已完成对亚特、陇金、陇澳三家公司的重组,成立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

“矿山逐渐规范了,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一个山头一个企业开采,我们也是按这个思路去走的。”紫金矿业人士介绍说。

根据紫金矿业的一份报告,矿权内详查、勘探程度以上的保有黄金资源量200吨,随着地勘工作的不断开展,黄金资源量有望突破300吨以上。

距离县城半个小时车程的马莲湾新矿厂,日选矿能力6000吨的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年内,项目实施后可年产金2.3吨,预计产值将达6.9亿元以上,上缴税费1亿元以上。

紫金矿业专门建立尾渣综合回收循环项目,随着金价逐年上涨,未来低品位矿渣都可能重新回收利用。

2014年,另外一个6000/天的采选生产系统及冶炼厂建设将完成,年处理矿石量达到450万吨,年产黄金5吨以上。

这个黄金基地能否改变礼县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