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新闻
紫金新闻
Zijin news
【走基层】一名“先进工作者”和他的“工二代”
2012/04/24 11112

这是一个有关“子承父业”的故事,是一个两代人共同为紫金贡献力量的故事。

 

一、巴彦淖尔紫金的阿舍勒“先进工作者”

王建军,焙烧制酸二车间机修班机修工,2004年起供职于紫金矿业集团新疆阿舍勒公司,2005年被评为阿舍勒公司“先进工作者”,2007年离开阿舍勒紫金,奔赴云南;2011年离开云南,带着自己的独子,来到巴彦淖尔紫金……这曲折的经历,不能不让人对这位与紫金情缘颇深的员工十分好奇。

初见王建军,身材高大、几分清癯,黝黑的皮肤低诉着曾经辗转各地的艰辛,轻吟着职业为生命刻下的痕迹,可古铜色的脸庞上却泛着掩饰不住的微笑,一种劳动者质朴的微笑。

“你好,我叫王建军,焙烧制酸二车间机修班的机修工,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机修班可忙呢,修理了4台废旧的天车抓斗,不过我也挺高兴的,据说为公司节省了好些钱呢。”几句简单的寒暄,就算是开场白了。

谈起对于紫金那一份扯不断的情缘来说,王建军百感交集。作为一名机修工,他早年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供职,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硫生产企业,也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型国企,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王建军希望能到更远的地方去闯闯……

2002年4月,紫金矿业新疆阿舍勒铜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的人才。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内退的王建军动了心,他希望能让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继续发光发热。2004年3月,王建军带着妻子,一起来到紫金集团远在阿勒泰地区的子公司,并立即投入了战斗。同年9月,阿舍勒铜矿正式建成试投产。王建军在阿舍勒紫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凝聚力,他很诧异在这样的一个边陲之地,每个员工身上迸发出的是自豪热情的主人翁精神,与之前所就职多年国企相距甚远。他在思考:员工究竟能为企业做多大的贡献?抱着这样的一种怀疑,感受着这样的氛围,王建军在这一年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他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成为了机修班的一名工段长,不好干的活他抢着干、时间紧的活他抢着做,但是他觉得充实,觉得踏实,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带着成就感工作的。”2005年3月,在王建军到阿舍勒铜矿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他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和扎实肯干的劳动态度,并评为了2004年度“先进工作者”,这样及时的肯定,让王建军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劳动者在紫金得到的尊重与重视。

站在阿舍勒矿业高高的山岗上,看着矿区忙忙碌碌的工人,他默默地想:也许这就是我后半身托付终身的地方……

王建军的独子王哲在2007年毕业了,面临着找工作的人生大事,为了孩子发展,疼爱孩子的王建军忍痛离开了阿舍勒紫金,再一次带着妻子出发。这一次他们去的是云南,但是他们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企业效益并不好,近5个月不能发薪水了。看到这种情形,王建军想到了曾经的紫金,想到紫金公司从不会拖欠员工一分钱薪水,还会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困难员工提供适时地的帮助,而现在……王建军不禁低头叹了一口气。

“现在这个结果,能怎么办?”

“现在这个局面,都是我们考虑不周啊,当初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到紫金好好工作!”

……

经济的不景气,家人的埋怨,让这个中年汉子愁肠百结。

“走吧,我们去巴彦淖尔紫金!相比新疆,那里离我们白银总是近一点,而且那也是紫金集团的一个子公司。”王建军对着家中妻儿坚定的说。

2011年3月,乌拉特后旗的严冬刚刚消褪,王建军怀着憧憬与忐忑,在春天里回到紫金集团,来到她的另一个子公司——巴彦淖尔紫金!

经过人力资源部仔细的考察后,王建军重操旧业,来到公司焙烧制酸二车间机修班,这一次,他不仅决定自己要在这里奉献力量,而且还带来了自己的独子。以天下最朴素的父母心来看,他觉得紫金公司就是一个催人上进的大熔炉,在这里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不论你原来的学历好坏,你曾经经历过多么沉重的苦难,在这里都能够被紫金所感染,能够体会到最为劳动者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只要员工积极努力,紫金公司就能给它提供一个充分展现智慧的舞台。有了这样坚定地信心,王建军,毫不犹豫的让自己的独子也加入到了紫金公司的员工大军中,成为自动化仪表车间一名普通的仪表维护工。

曾记得有句调侃的话“奉献了青春献人生,奉献了人生献子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用到王建军的身上却在贴切不过。王建军说,正是在阿舍勒铜矿充分感受到了紫金的魅力,深刻体会了紫金集团“企业、员工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才让他又一次回到紫金,并且带来了自己的孩子,希望父子两代人都能够在这里成长,能够为紫金公司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现在的王建军,工作起来更加得卖劲儿,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就用这次维修天车抓斗来说吧,连续作战的几天里,他一天都没有落下过,踏踏实实的仔细对待那些废旧的铁圪垯,就好像能从他们身上找到金子一样。不过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就修好了7台中的4台,但是他却笑着说,还差3个呢。

王建军总觉得现在的稳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紫金给予他的第二次机会,要做好这些,只有好好工作才能让自己心中踏实。

 

二、他的“工二代”

现在这个时代,各大版面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确实不折不扣的“工二代”,王哲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工二代”。

在经历了云南之痛后,王哲随着父亲来到了巴彦淖尔紫金。最开始的时候,他如同大多数异乡来此的年轻人一样,有些许不适应。语言的问题、饮食的问题、沟通的问题、技术的贫乏,统统都是问题,他非常的无助。

看到这些,王建军心理是焦急的,他很担心孩子的状况,但是他又坚信在紫金的感染下,他一定可以走出这些困境、这些迷茫。王建军忍了忍肚子里安慰孩子的话,只是告诉他不要有思想包袱,好好学习,跟着领导好好干,踏实做人就行了。

幸运的是,对于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来说,紫金公司都会指给他一名师傅,在师傅悉心的“传、帮、带”之下,这些新员工能够更迅速的成长。王哲也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师傅,每天跟着师傅走现场、看操作,回来以后自己看书、钻研,很快的稍有一点基础的他,已渐渐能够独自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了。

他有一本《仪表工手册》,书页已经翻得卷了边,里面勾画的密密麻麻,这是他刚来时车间领导要求他读的。那个时候,他并不乐意,觉得工作嘛,还要读什么书,搞什么“形式主义”。但是父亲王建军却严厉的批评了他,他说,在这种飞速发展的企业,一个年轻人,要是不去及时的充电学习,迟早会被淘汰,会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没办法,在高压政策下,王哲勉强翻开了书页。里面的介绍的内容很新、很实用,他发现平时处理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依据,因此他开始认真起来,这一认真不要紧。书中的内容真的很值得玩味,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要反复去揣摩、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他说,这本书还要继续读下去。

据他回忆,刚开始值夜班的时候,其实特别紧张,最害怕电话铃响起,不是因为懒惰,是因为害怕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害怕处理不好被领导批评,更害怕被父亲知道后让父亲觉得自己不行。不过,疑虑在不断的历练中打消了。一次夜班,电话铃突然响起,一期制酸车间干吸工段雷达液位计显示出现了偏差。他立即着手处理,检查主控、利用手操器调试、核查线路,能用的办法都用尽了,就是找不到原因。王哲急得抓耳挠腮,“你要踏实,工作的时候要静心”,父亲平日的教导在耳边响起,他定了定神,又重新回想了一遍刚才检查的过程。突然,他想到应该是雷达液位计的天线出了问题,雷达液位计仍可显示数据,同时主控电脑也可显示数据,只是显示数据不一,在其他设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确认传感设备出了问题,于是他找到天线,进行了清理。可喜的是,他的判断是对的,故障立即解除。

当问起他现在还有没有初来这里的不适应感?他只说:“父亲的决定是对的。”王建军说,选择往自己的孩子来到紫金,是绝对相信在这里他的孩子可以不断的成长,可以学到一门得以安身立命的手艺,可以获得一个踏实的青春。

王哲,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二代”,也是王建军最为宝贵的人。王建军在与紫金结下这不解之缘后,把他的独子也送到了紫金,是难解的情结,也是生命厚度的叠加。

 

在巴彦淖尔紫金,有很多这样的“工二代”,他们追随者父辈的脚步,似乎是重复了父辈的历史,但却在这一片热土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他们踏实、谨慎、有着血脉相连的亲切,有着对紫金更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