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新闻
紫金新闻
Zijin news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紫气东来 金声震宇——紫金矿业与共和国共成长的足音
2009/09/29 11226


              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我们登上了紫金山的热土,感受紫金和祖国一同成长的足音。

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大潮澎湃,中国上演了一幕幕旷世未有的活剧。紫金矿业在祖国腾飞中横空出世,高速成长,创造了一个小矿业公司演变为市值1500亿元、营业收入169.84亿元的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的绝世神话。

共和国每走过一个“大庆”,紫金就留一串磅礴的足音。

那是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卓越的呼唤,回荡在环宇的长空。


1989
,共和国40周年:紫金山上勘探的叮铛矿锤声

1989年10月1日,紫金的创始人陈景河,和闽西地质大队同事们,在紫金山的勘探作业工地上,用叮叮当当的小矿锤作业声,迎来了共和国成立40周年。此时,陈景河漫长艰苦的十年紫金山地质勘探工作,也接近了尾声,

1982年6月,陈景河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闽西地质大队,开始了在上杭县汀江两岸的地质普查工作。陈景河从小就听说过紫金山有金子,后来也从《汀州府志》上读到紫金山因产金而得名的记载,因此陈景河与地质小组的同伴开始了对紫金山矿产的普查勘探。

紫金山位于上杭县城以北、汀江左岸,山上“怪石嶙峋,耸峙天表”,史书记载宋朝康定年间紫金山上出产黄金。但从1960年至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勘探,均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山。

     陈景河的地质小组早出晚归,自己采标本,自己背标本。开始队友们扎营在紫金山脚下汀江河对岸的碧田村,每天天色将亮时就背上地质包和中午的干粮出发,去时乘村民的船到紫金山脚下登山,下山时往往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每人背着一包鼓鼓沉沉的矿石,大家再乘船回营地。晚饭后大家就开始对矿石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第二天一早,又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为了方便地质勘查,地质小组成员后来干脆搬到了山上海拔800米处的麒麟殿破庙里住。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有1桶水供20多个人用。只能烧饭喝水,洗澡根本不可能。当时的地质普查技术还比较原始,有时要爬在悬崖峭壁上,用皮尺对剖面进行测量。为了弄清楚紫金山的矿藏储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景河和队员每周5天,从山脚爬到山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后来陈景河就干脆住在山上,一年到头除了探亲都不下山。从发现到勘探矿山,用了整整10年时间!就这样,从25岁大学毕业到35岁,陈景河把自己整整10年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了紫金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景河和其他勘探人员从山上古代采金留下的老硐中提取样品,竟然发现了金矿化!不久,他们发现并证实:在海拔1138米的紫金山主峰附近,有一个面积437平方米的金矿区!当时谁也想不到,后来这里竟成了中国最大的黄金矿山的“母地”。

随后,陈景河依据紫金山的地质构造特点,大胆提出“上金下铜”的推断,并在1986年及以后的勘探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金矿的下面,蕴藏的是储量达一百多万吨的特大铜矿。

陈景河小组历尽艰辛,在紫金山十年地质勘探,心血没有白费。经过一系列科学鉴定,紫金山被认为同时拥有大型金矿和特大型铜矿,后来进一步勘探证明,紫金山的预测储量数字不断扩大,为开采紫金山金铜矿奠定了科学基础。

1989年,紫金山上矿锤叮叮当当的声音,昭示着黄金行业一个新兴力量即将冲破金山、应运而生。      


1994
,共和国45周年:首创南方“堆浸炼金”成功的欢腾

1994年,刚刚成立两年的紫金矿业,沉浸在率先在南方采用“堆浸工艺”炼金初战告捷的成功欢呼声中。

1992年,地质勘探员陈景河发现福建上杭县紫金山黄金矿后10年,上杭县决定要开发这一矿山。

不过,当时这一决定面临巨大的争议,国家工业部门的专家在进行开发性工业试验后,预计紫金山的金矿总储量只有5.45吨左右,而且矿石品位低,开采后不能盈利。按照国家标准,1吨矿石要含有3克以上的黄金,才具备工业矿体的资格,具备开采价值,但紫金山的金矿,大部分矿石品位都在1克以下。紫金山金矿在行业内,被认为是开发的“鸡肋”。也正因为这样,紫金山金矿才由国家下放给地方上杭县开发。  

但作为紫金山金矿的发现人,陈景河并未在专家的建议面前退缩。陈景河认为紫金山金矿虽然品位低,但储量远远不止预计的5.45吨,通过压缩成本,仍然具备开发潜力。陈景河不甘心放弃十年勘探的心血付诸东流,为了坚定自己开发紫金山金矿的决心,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福建地质科学研究所的铁饭碗,申请回到上杭县矿产公司任总经理,扛起开发紫金山金矿的帅旗。

当时的上杭县矿产公司,靠买卖零星矿产品度日,只有职工76人,总资产351万元,年净利润3万元,处于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按设计部门的规划,要采用全泥氰化提金工艺,金矿第一期工程建设投资至少要2900万元。

为了实现低品位基础上的开发盈利,陈景河发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新兴的堆浸提金技术,对于按照常规选矿技术不能盈利的低品位矿山非常适用,具有投资省、生产成本低、易于掌握等特点。陈景河大胆提出采用堆浸提金工艺建设年处理5万吨矿石的思路。当时这种成本较低的“堆浸工艺”,主要在地势平坦、干燥少雨的北方矿区采用。这种技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效果不好,很少在南方实施,一些专家们作出了“南方潮湿多雨、紫金山地形险要,不适合采用堆浸工艺”的判断。

紫金说干就干,成为中国黄金界吃螃蟹的第一人,硬是在地处南方气候多雨、地形条件恶劣的紫金山,实施“堆浸选矿”技术。结果让人吃惊:紫金人只用了700多万元,就完成原计划 2900万元的第一期工程建设,首开中国南方堆浸提金的先河,生产能力还超过了原设计部门的一倍。1993年,紫金山金矿一期建设完成,实现年采选能力5万吨,当年捧出黄金9.3千克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陈景河和紫金矿业的技术人员,经过了多次反复实验,对矿石进行“破碎→筛分→洗矿→重选”等多套工艺,攻克了矿业界的技术难题,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矿山变废为宝,成功具备了开发的可能。

就在这一年,上杭县矿产公司正式易名为“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公司的企业集团,企业总资产从两年前的352万元增至1323万元,销售收入由169万元增至1152万元。

紫金矿业在闽西迅速崛起了。紫金山上,陈景河团队已长缨在手,开始缚住紫金这条沉睡千年的金龙。


1999
,共和国50周年:紫金山千吨炸药大揭顶的爆破声

1999年11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串惊雷般的巨响,震动了杭川大地,唤醒了沉梦万年的紫金山。这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千吨级揭顶大爆破,削平了紫金山整个山头。

“金猴子”终于冲破“五行山”的笼牢,蹦了出来,紫金山更大规模开发从此开始。

紫金山早期的开采方式,采取的是被形象地称为“掏鸡蛋黄吃”的洞采方式。这种方式明显的缺憾是矿石采选量少,影响了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陈景河显然也充分意识到了紫金山要做大,要提高规模和生产能力,就应该改变采矿方式,由洞采改为露采。但是在国内矿山开发领域,由露天转到地下的不少,由地下转到露天的却不多见。而对于紫金来说,一旦由洞采转为露天开采,则意味着前两次技改的成果将成为历史遗迹。

紫金山千吨炸药大揭顶的爆破声,拉开了第三、第四期技术改造的序幕。而到第四期技改完成之后,紫金山矿山规模扩大到3万吨/日,一个年处理矿(岩)石超千万吨的世界级大矿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就这样,从1996年到2000年,紫金人连续开展金矿的第二、第三、第四期技改,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破碎分筛设备,创造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千吨药揭顶大爆破,采用了陡帮开采技术,进行了废矿和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多个全国最大的十万吨级以上的选矿堆浸场;且变硐采为露采,在单纯地面汽车运输基础上增加了深井倒矿并分别由铁轨列车与长传送带运输,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创造了中国黄金行业入选品位最低、单体矿山开采规模最大、投资成本最少、产金量最高、效益最好等多项全国之最。

 不仅如此,陈景河的这一系列技术革新,还使得紫金在自筹资金投入4万多米坑道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补充勘探后,运用经济地质理论评价紫金山金矿,成功发现矿体规模远远超过原控制的矿体:紫金山金矿在现有市场价格和矿山技术条件下,金矿可利用资源量达到了254吨,是获批储量的46.6倍。这就使原先被认为是低品位、开发价值不大的中小型金矿一跃而成为国际级超大型金矿。在此基础上,紫金山金矿储量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它从预计的可开采黄金5吨增加到300吨,再到500吨以上,创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迹。

1999年,是紫金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紫金山金矿生产黄金2968千克,利润突破5000万元,采选规模、单位基建投资、吨矿石成本实现全国第一。从这一年开始,紫金山完全具备了国际法上的四个要件:自己的矿区、自己的职工队伍、自己的管理机构和自己的生产业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紫金矿业初具实力,开始崛起于中国黄金行业。

从此,紫金矿业插上腾飞双翼,开始冲出闽西,指点江山,走向世界。


2004
,共和国55周年:借力资本指点神州的豪迈笑声

2004年12月26日,陈景河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里领到“2004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的荣誉奖章。陈景河与紫金,第一次成为中国经济大舞台上的明星;陈景河和紫金团队,洋溢着借力资本指点神州的豪迈笑声。

紫金的跨越式高速发展,得益于与资本共舞,并及时闯出上杭,走向全国,抢占资源高地,并采用低成本战略,复制紫金山的成功模式。

从2000年开始,为了让紫金矿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筹措企业发展资金,陈景河团队决心对紫金矿业进行体制改革,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紫金首先吸收职工入股,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退到87%;然后吸收民营成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福建省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新华都百货集团及其下属的民营企业投资4800万元现金,占33%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这一步改制,使紫金矿业国有股减持了48%,从绝对控股退到相对控股。国有股减持之后,紫金矿业公开向社会招聘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矿业管理、原为政府官员的福建省龙岩市冶金工业公司经理罗映南应聘签约,成为紫金矿业的高层“打工者”。与此同时,2001年4月,企业出资100多万元,一次性买断了全部290多名国企职工的工龄。紫金矿业的第二次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问题。

第三步改制,在香港上市。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483亿股H股股票开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2.2亿港元。福建紫金矿业股份公司是我国在香港上市的首家黄金企业。紫金矿业在香港上市后,国有股已稀释到32.04%,公司净资产达到了27亿多元,有了向国内外发展的足够的资金。同时,由于实现了股份制,使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能规范、科学、有效地动作。

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后,陈景河又提出了“中国黄金行业领先——中国矿业领先——进入世界矿业先进行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同时,他将紫金矿业从单一矿种向多元化矿种转型,从单纯的矿山生产经营向冶炼、原材料生产延伸,进军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领域,兴办相关新型产业。

作为资源性企业,紫金矿业意识到企业发展单靠一个紫金山不行,要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成百上千个紫金山,抢占资源高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紫金四处出击,在全国21个省插上旗帜,成为目前中国控制矿产资源量最多的企业。项目以黄金、有色和黑色金属为主,涉及矿种有金、铜、铅、锌、铁、镍、铝、煤等领域,从而构就了紫金矿业中国现代矿业航母的雏形。

支撑这一发展战略的是为陈景河所自豪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在中国矿业界早就声名远播。十多年来,紫金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利用、难选冶金矿处理、堆浸选冶技术、微生物提铜技术等湿法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成就早已为世界同行所折服。这些技术为公司控制和开发其他低品位、难处理矿山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准备,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于强大技术后盾的紫金的低成本战略,几乎无往而不胜,复制一个又一个成功。

在贵州黔西南州,有一个加拿大丹斯通公司经多年努力而最终无法选冶只好放弃的水银洞金矿,该矿为难选冶的“卡琳型”金矿,外国人没法选冶,紫金却对它信心十足。因为紫金自行研发的加温常压预氧化工艺日渐成熟,该工艺恰好是攻克“卡琳型”难选冶金矿的“杀手锏”。如果以传统的常规焙烧冶炼技术处理难选冶金矿,不仅回收率低,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对“卡琳型”水银洞金矿的选冶工艺进行攻关,仅用4个月就攻克了技术难关,18个月完成原计划4年半的任务,2003年7月25日生产出第一桶金。

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珲春金铜矿始建于1970年,曾经辉煌一时。进入市场经济后,因矿山资源品位低下、技术老化、资金匮乏、体制僵化,企业近千名员工下岗,濒临破产。2003年,紫金与珲春金铜矿联合成立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之后,紫金运用自行研制的铜金精矿热压浸出一氰化工艺和常压化学催化预氧化工艺,以及重大技术改造的成功新工艺流程的确定、资源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使这一亏损矿山迅速焕发了青春。一年内,扭亏为盈,不但招回了全部原矿工人,而且吸引了一大批人才。


2009
,共和国60周年:紫金全球淘金的铿锵步伐

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2009年公布经营规模超1000亿的企业名单,紫金矿业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2009年5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紫金矿业首次荣耀上榜,以1500亿元的市值排名第243名;

2009年9月5日,一年一度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出炉,紫金矿业再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以169.84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324位。

一个个接踵而至的荣誉,是紫金走向全国、放眼全球,实现一次次大跨越之后的金灿灿步履。

紫金人不会忘记:2008年8月27日,紫金矿业公司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杜尚别总统府民族宫举行。备忘录由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总裁陈景河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能源与工业部部长古尔·谢拉里签署。正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访问的胡锦涛主席与拉赫蒙总统一起出席签字仪式,共同见证了紫金矿业海外拓展的这一重要时刻。

杜尚别签字仪式,是紫金人引以为豪的走向全球的辉煌一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中国企业开始大批走向世界,弄潮国际市场。紫金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国家,作为有志成为全球一流矿业公司的企业,把目光投向还投资开发空间不可限量的国外,是紫金的必然选择。为争取中国在世界矿业市场更多话语权,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紫金一定要走出去!

紫金矿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以及2008年4月25日成功回归A股,使企业加快发展有了更加雄厚的资本金,同时为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矿业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紫金矿业开始谋划海外发展。他们在厦门设立了国际部,开始了海外投资的准备工作。

2005年,紫金矿业进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投资,由香港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出资约1000万元参股加拿大顶峰矿业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紫金也从此在国际上开始亮相。

陈景河团队运筹帷幄,进军海外,向菲律宾、印尼、蒙古、俄罗斯、缅甸等国调兵遣将,开始紫金矿业新一轮的发展。现在的控股公司分布在秘鲁、加拿大、俄罗斯等海外8个国家,有金、铜、锌等矿产。

泽拉夫尚金矿是塔吉克斯坦最大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的出现,给这个深陷破产泥沼的老型矿山带来了希望。2008年,紫金矿业获得了该工厂100%的控制权。目前,经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改造之后,泽拉夫尚金矿这家已经濒临倒闭的国有矿山迅速盈利,2008年利润超过了1亿元。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成为紫金腾飞的加速器,为紫金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早在2001年,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景河就雄心勃勃向世界宣告:“紫金矿业要成为世界级的矿业公司,我们要在10年里再造10个紫金!”

2001年,紫金矿业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销售收入不到4亿元。当时所谓的10年再造10个紫金,是指到2010年,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达到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事实上,到了2007年,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67.99亿元和148.71亿元。仅用6年,紫金矿业就造就了30个紫金。

2008年,紫金矿业实现销售收入163.22亿元,资产总量达到262.17亿元。光紫金山金矿就产金17吨,紫金矿业矿产金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2.2%,利润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 23.36%。紫金矿业成为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第三大矿产铜和第六大锌生产企业。2009年上半年,紫金矿业持续平稳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6.30亿元,同比增长13.74%,预示着紫金矿业加快发展、先试先行具备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紫金矿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9,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让我们畅想憧憬十年之后的紫金吧!

你一定听到了:在新中国七十华诞的伟大时刻,是紫金人冲刺“世界500强”的恢宏呐喊声!

那是金声震宇,那是春雷越空,那是大潮拍岸。

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17年来,紫金的决策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先行亮剑。

新的起点,更高远的目标,正在呼唤着永不满足的紫金人。现在,紫金人正朝着“全球著名的黄金和基本金属生产商”及“高技术效益型的特大国际矿业集团”的奋斗目标进军!

2009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499、500位的中国铝业和日本商船三井,营业收入均是185.7亿美元。以2008年紫金170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仅仅是全球500强入围企业营业收入的1/8。

但是,对于后劲十足、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对于6年就创造30个紫金的企业来说,对于十年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的中国发展最快的矿业企业来说,千亿的营业收入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十年之后,一切皆有可能。

十年太久,为了一个梦想,紫金人会只争朝夕!

正如陈景河在《永遇乐·紫金山》一词中所写道:“古往今来,多少心愿。紫金重任在肩。待来日,金山光芒,夺目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