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新闻
紫金新闻
Zijin news
科技创新开启紫金发展之路
2008/10/27 9626
“科技创新是企业成功的核心经验,是未来发展的灵魂。在紫金人的观念中,普遍的科学原理与客观实际的完美结合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寻求最恰当的路线、方案和模式的过程,一句话,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效益,就是最好的创新。” ——陈景河

 

上世纪50年代的紫金山经过4次勘探后,结论是“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是一个小规模、低品位、矿体变化大、效益不理想的矿区”。然而,今天的紫金矿业以紫金山为核心,足迹遍布全国,并走出国门进军海外,截至2007年底,总资产达到167.99亿元人民币,保有黄金储量约638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动力来自何方?是过人的胆识,非比寻常的远见,以及科技创新!

紫金矿业掌门人陈景河这样诠释紫金的奇迹:“我们靠的就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创新是矿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硐采转露采 紫金山成了聚宝盆

“上杭县金山,县西北十里,是小金山也,一名紫金山。宋康定年间曾采金,因名。”——《古矿录》。“金山产金,至皇佑时(即1049-1053年)经中书备对贡金167两”——《汀州府志》。

对紫金山的开采最早可以追溯到1040年。当时,人们只是根据矿脉走向,采用挖洞方式小规模开采,现已在紫金山上发现老洞100多处。这种开采方式产金少、对矿山的利用率低。

陈景河来到紫金山后,主持创新了开采方式。1997年12月17日上午10点30分,“亚洲第一爆”采用定向抛掷大爆破方式,揭开了紫金山金矿的盖子,实现了紫金山开采方式由硐采向露采的转变,使得紫金山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开采,被誉为“中国大型露天矿山第一家”。这次爆破节约了半年的剥离废土时间和1000多万元的剥离经费,奠定了紫金山金矿在全国黄金行业的龙头地位。此后的紫金山采用露天陡帮开采,这一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

 

堆浸技术浇开效益之花

紫金矿业之歌中这样唱到:敢走前人未走路,勇攀世界最高峰。陈景河在紫金山第一期工程建设中,大胆提出采用堆浸提金化工艺,在中国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开创了堆浸提金的先河,他本人也被称为是中国黄金矿业界 “敢吃螃蟹第一人”!该技术使大量原不符合开采标准的低品位矿石有了开采价值。可采储量由此上升到了200多吨,成了全国最大的金矿,主要经济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黄金保有可利用资源量最大、黄金产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世界级黄金矿山。

紫金山金矿是一个低品位的矿山,虽然紫金人把矿石的入选品位降低到了每吨0.3克的极限品位,但仍有大量每吨0.3克以下的矿石,如何科学地利用这批矿石?紫金人又想出了绝招:把这些矿石拿来堆浸提金并同时加固加厚拦碴坝。紫金山北口的拦碴坝承受着很大的泥石流压力,紫金人就把每吨0.3克以下的“废矿”拉到大坝的后侧进行堆浸,堆浸完后不再搬移,就作为加厚的坝身。这样日积月累,大坝就变得无比坚固,同时又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黄金。这项低品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利用的技改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

 

科技之光照亮“四九”黄金

黄金冶炼是黄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紫金矿业生产出的“四九”金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免检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及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合格交易产品,也是同紫金人的科技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由邹来昌主持自行研究开发的“无氰高温高压解析电积技术”,使解析电积时间由36小时缩短到12小时,成本降低40%。

 

看不见的细菌 看得见的效益

紫金山是全国大型铜矿之一,但品位相对较低,为了有效开发,陈景河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作技术顾问,并让博士路殿坤主持,开始了“细菌炼铜”的试验。

他们把细菌和矿山酸性水混合在一起,细菌通过吃矿石中的铁、硫等元素把铜分离出来,同时不断地繁殖,不断地循环使用。这叫细菌炼铜,也叫湿法炼铜,是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内炼铜最前沿的高新技术。

它比传统的火法炼铜有七大好处:工艺简单、流程短;技术费用少,建设工期短;用料少、消费低、生产成本低;用人少,劳动生产率高;没有环境污染;生产出的阴极铜质量高;生产规模可大可小。

这项试验的成功,为“紫金山万吨硫化铜生物冶金及工程化”奠定了基础。在新疆的阿舍勒铜矿也进行了这项试验,已取得成功,这为1500吨湿法炼铜厂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可以说,在紫金山的开发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促成了紫金的发展,成就了紫金辉煌的今天。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王淀佐院士为紫金矿业亲笔题词“科技创造紫金”,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润沧说“是创新造就了紫金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