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业务公开、员工满意度调查,信访信箱等,积极与员工开展沟通对话,2014年公司员工工会入会率达100%,并制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员工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积极营造公平、民主、务实、和谐的氛围,维护了员工的各项权益。
2004年至2014年十年期间,紫金矿业整体薪酬水平的显性增长,从总部及直属单位(不含集团高管)集团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发展来看,十年期间实现了200%的增长,截至2014年,全集团人均收入是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职工收入的1.3倍,其中采矿业人均收入相当于全国采矿业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职工收入的1.1倍。
紫金矿业大力扶持矿山周边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公司资助哈巴河县和哈拉布拉克村、姜居列克村新农村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不但修缮了房屋、改善了道路,还为哈拉布拉克村实现了通电、通路、通电话的“三通”,两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紫金矿业出资捐建新疆首批“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华电紫金也拉曼水库,该工程缓解了当地长久以来的旱情,新增灌溉面积3万多亩,让274户居无定所的牧民定居了下来。2014底,也拉曼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400元达到9000元。
水银洞村是中国贞丰县小屯乡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过去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元。紫金矿业到这里开发后,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2001年的7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元,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
紫金矿业在各地项目推行“用工本土化”,为驻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新疆阿舍勒铜业驻地所在的村庄,以前,因为缺水,这里的人们只能靠种植产量十分低的玉米、向日葵等作物获得收入,生活十分艰苦。紫金矿业进入开发后,现有员工的85%以上是当地员工,喀拉布拉克村平均每户就有1~2人在矿上上班,当地员工上班、农收两不误,收入较过去提高了3-5倍。
2005年以来紫金矿业每年固定30万捐赠上杭贫困学生,受惠学生人数近2000人;而以公司董事长陈景河为命名的闽西陈景河教育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累计资助贫困学子和教育事业超过600万元。
2010年7月,在中国福建省抗洪救灾特别晚会上,紫金矿业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
2010年4月,紫金矿业高级代表团赴菲律宾奎松市,慰问受到暴风雨袭击无家可归的灾民,为当地民众送去了大批生活物资。
半年后,中国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紫金矿业再次组建救援队前往救援,成为到达时间最早、第一家把大型设备开进救援现场的企业,也是救援时间最长的队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