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新闻
紫金新闻
Zijin news
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 为海西建设服务——写在签约创办紫金矿业学院两周年之际
2009/03/18 13871

2007年3月16日,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就共同创办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2007年6月6日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揭牌成立。紫金矿业学院的成立是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福州大学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必然选择。

 

复兴矿类专业:福大的历史选择

 

福州大学矿类专业与福州大学共享着同样的年轮,然而它们的经历更曲折。1958年福州大学建校时成立矿冶系,招收并毕业了一届采矿专业学生。1963年为了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停办矿冶系。1971年省委根据福建国民经济发展对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的紧迫需要,急需培养人才,决定复办矿冶系。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质系统的调整和改革,对地质专业学生的需求减少,1993年地质、采矿专业停止招生。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膨胀,一方面世界矿产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明显,国内矿业企业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招生就业方式的改革,国内各个高校的地矿专业纷纷转向或停办,使得当前国内地矿高等教育事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此外,由于地矿类学生除了大学阶段的培养周期外,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基本要求,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地矿类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复兴高校矿类专业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校的必然选择。福州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一贯以服务社会、服务海西建设为己任,因此,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是福州大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

 

福州大学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力争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对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按照科学发展和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福大坚持在学科布局上做到“科学合理、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生态。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福大希望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理念和最新知识,接受最好的科研训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海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创建紫金矿业学院的意义所在。

 

矿业学院:以紫金名义成立

 

复兴矿类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福州大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所有矿业人的期望,也是福州大学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者的期望,更是福州大学矿类专业校友们的期望。

 

因这同样的认知和期望,2007年3月16日,福州大学吴敏生校长与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福州大学地矿专业老校友陈景河先生就共同创办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签定合作协议。根据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集团的协议,双方联合组成学院理事会,负责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产学研互动、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同时,紫金矿业集团先后无偿捐赠2000万元,用于教学基础建设和人才引进,并负责在上杭集团公司总部征地80亩,投入1.5亿元,建设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另外,集团每年提供70万元的奖助学金用于地矿类专业学生的奖励和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此外,紫金矿业学院的学生从二年级起就可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或者用人单位签订“预就业”协议,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进入用人单位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认识,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就在这样的期盼中,以这样创新的方式成立了,紫金矿业学院的成立迈出了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的第一步。与紫金矿业集团共同创办紫金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深谋远虑,创新办学思路,构建开放式办学格局的成果。因此,紫金矿业学院的创建充分体现了福州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式办学的先进的办学理念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是福州大学引进优质办学资源、拓展办学渠道的典型范例。

 

如何承担起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的重担?如何更好地传承福大办学理念,为海西建设贡献力量?紫金模式——紫金矿业学院的特色办学模式,凝聚着许多人智慧的紫金模式将挑起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的重担。

 

创新模式:矿类专业复兴之路

 

复兴一个专业并非仅仅复办该专业,而是要为该专业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标准之一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的理论水平与其实践能力的距离偏大,毕业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化时间过长,而这些问题是学校和企业最大的困扰。解决这个困扰靠的是教育者和企业家智慧的结晶——紫金模式。紫金模式是一种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全新办学模式。

 

紫金模式智慧地解决了困扰学校和企业的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培养出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预就业”协议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团队模式,它不但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人才,而且拥有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既能够给学生上课又能够指导学生实践。“预就业”协议制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找到“东家”,解决学费等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进入用人单位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认识,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预就业”协议制度的结合创新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偏重理论,欠缺实践的现象,成为紫金矿业学院重要的特色之一。

 

紫金模式成了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的希望之帆,也意味着福州大学矿类专业真正踏上了复兴之路。

 

一步一个脚印:紫金矿业学院在前进

 

2007年新成立的紫金矿业学院招收的第一届地矿专业新生入学平均分超出重点录取线20分。同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在原地质专业多年办学历史基础条件下,被福建省评选为首批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随后,在学校大力支持、推荐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功申报、并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本科特色专业。2008年新生入学平均分采矿专业工程超出福建省重点录取线15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超出我省重点录取线20分。根据发展规划,2008年8月学院增设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地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截止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3人,全部为博士学位,承担理论教学工作;另外,学院聘请了10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视教学质量为学院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为此,学院出台了“紫金矿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以规范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学院认真组织教学督导活动,组织新进教师试讲,对授课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予以及时改进。此外,学院多次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集团公司下属单位进行了工作调研,参与集团生产实践、接受部分工作任务,形成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学院踊跃参加紫金课题申报。目前已申报并初步达成了《紫金山边坡稳定性研究课题》的立项意向;参加了紫金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的“紫金山矿田及其外围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预测”等地质和采矿等专业的科技项目。由紫金矿业学院承担的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露天矿高陡边坡角的确定研究》已完成了第一期研究工作。

 

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第一期工程于2007年11月8日开工建设,目前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心、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楼等也都已基本建成;上杭教学基地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建设提升与运输实验室、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实验室、通风与安全实验室及爆破器材实验室、充填实验室也在规划并建设中。学院正在抓紧做好上杭教学基地启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并论证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运行的可行性方案,制定基地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构建基地运行管理平台,出台基地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等。

 

此外,学院已配合学校图书馆,初步完成有关地质、采矿专业图书资料的选择、购置计划,目前已购入地矿类图书近五十万元,并继续向图书馆提出了包括选矿专业在内的图书资料选购方案。

 

2007级学生签订“预就业”协议的到目前已达32%。规划中的高水平实验中心也在逐步建设当中。全院师生团结融洽,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学上进,师生们积极为“紫金模式”寻求更好的实施措施,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紫金矿业学院正为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

 

转眼,距离2007年3月16日签约创办紫金矿业学院的日子已是两年,紫金矿业学院在学校、学院以及紫金矿业集团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紫金矿业学院一定能够为复兴福州大学矿类专业,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她应有的贡献。因为紫金矿业学院秉承的不仅有福州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勇于奉献”的办学精神,她还传承着福州大学地矿专业教师们爱岗、敬业、拼搏、创新的风范,正如紫金矿业学院领导所言:“复兴地矿专业是紫金矿业学院的使命,紫金模式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选择,我们有信心让这个创新模式发挥它的效力,而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是发挥这个新模式作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