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K1#坝滩面复垦前

VK1#坝滩面复垦后
塞尔维亚紫金铜业入驻以来,持续推进VK铜矿尾矿库的覆土绿化与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绿化复垦面积达396.82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改善成效获当地政府与社区认可。
昔日黄沙飞扬、地表裸露的VK尾矿库,如今已被一片连绵的绿意所覆盖。放眼望去,茵茵绿草随风起伏,曾经荒芜的滩面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从“黄沙地”到“绿草地”的生态蜕变。
从边坡到滩面的系统性修复
公司对VK矿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作采用“分步实施、科学推进”的策略。项目初期,技术团队优先针对尾矿库坝体边坡的生态脆弱区开展治理,先后完成 1#坝边坡、2#坝边坡及3#坝边坡的绿化工程,总面积达127.89万平方米,通过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耐旱固土植物,并搭配铺设生态网格,有效解决了边坡水土流失与扬尘问题。当地环保部门 2023 年监测数据显示,经治理的边坡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较治理前下降 62%,扬尘浓度符合欧盟工业排放限值标准。
在此基础上,塞紫铜于近期启动VK矿1号尾矿库滩面的规模化覆土绿化工程。该工程总面积约13.8万平方米,针对滩面土壤结构松散、承载力不足的特点,创新采用“道路换填 + 机械分层覆土”的施工工艺:先通过废渣再生骨料铺设临时作业道路,保障重型机械通行安全;再覆盖总的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条件。目前,该区域已完成第一批黑麦草种子播种,目前植被覆盖率可达85%以上。
从“黄沙地”到“绿草地”的生态蝶变
"现在的尾矿库种上了草,扬尘消失了,夏天还能看到水鸟、野鸭等多种小动物出没。" 居住在 VK 矿附近的 Veliki Krivelj 村村民米兰・彼得罗维奇如是说。
这一变化得益于塞紫铜持续的生态投入——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投入超3722.76万美元用于尾矿库治理与植被恢复。
塞尔维亚环境、水利和林业部部长伊维察・伊利奇在今年6月考察VK矿生态修复项目时表示,塞紫铜的生态治理实践为塞尔维亚矿山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其分阶段治理、科技赋能的做法,体现了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据该尾矿库区域植被覆盖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植被覆盖率从2019年的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78%,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治理前提升3倍,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自我循环能力。
公司计划在2026年继续推进尾矿库区域的生态修复,并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管护体系,持续改善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为当地社区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