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尔维亚尼什大学孔子学院紫金博尔中文教学中心正式揭牌11月13日,尼什大学孔子学院——紫金博尔中文教学中心在博尔市博拉·斯坦科维奇文理学校揭牌。 此项目由塞紫铜策划发起,尼什大学孔子学院、博尔市“博拉·斯坦科维奇”文理学校参与,共同建设塞国东部地区首个基础教育阶段中文课程项目,这也是塞紫铜“紫金优才”计划校企合作的首个课程。 “紫金优才”计划是塞紫铜为提升博尔市职业教育水平、增强本地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兼顾企业人力需求所策划的专项社区发展计划,于2024年正式实施。 编辑:韩良越 总编:汪洁2024/11/27
-
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助力社区“母亲河”生机重现塞尔维亚梅托夫尼察村是一座以农业为生的传统村庄,流淌的Crni Timok河就是维系村民生活与耕作的“母亲河”。 每年春季,随着雪水融化与春雨滋润,Crni Timok河流经的地区形成了肥沃的河谷,滋养着40多顷土地。村民们在水位尚未回落之前,抓紧时机辛勤播种各类农作物,满怀期待地盼望着丰收的秋季。 “这一片平原是博尔市最肥沃的土地,而Crni Timok河正是它的生命之源。” 改道的河流 然而2017年春天,Crni Timok河发生改道,40多公顷良田因此荒废,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安宁,村民们不得已承受1600万塞尔维亚第纳尔的经济损失。 多年来,十多户村民不断向州政府、市政府及水务局呼吁派遣机械疏通河道,但受财政问题与责任争议掣肘,未能解决这一困境。 2024年3月以来,州长弗拉基米尔·斯坦科维奇向塞紫金表达了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希望,“只有像紫金这样拥有重型机械和资金支持,并秉持强烈社...2024/11/26
-
紫金矿业BEM女地质师团队的“攀登”之旅勘探深山密林、攀登峻岭高峰,紫金矿业旗下中色紫金BEM公司有一支女性地质师团队。 桑娅·加夫里洛维奇(Sanja Gavrilovic)说,地质事业就是她注定要攀登的“山”。 她的祖父、爸爸、妈妈、叔叔都在地质领域工作。每当桑娅提及她的家族背景时,她的眼中都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桑娅从小就沐浴在这样的氛围中,岩石标本和图件成为了她童年的最佳玩伴。 2019年,对于桑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一次地质会议上,她第一次听说了“紫金矿业”这个名字。2021年,她经济地质学硕士刚刚毕业,就被聘为中色紫金BEM公司的初级地质师,“这是我实现梦想的开始,也是我人生新的起点”。 从那时起,桑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她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了中色紫金BEM公司2023年度优秀员工。 现在,桑娅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要领...2024/11/11
-
塞紫铜冶炼厂玫瑰盛开装点绿色矿山金秋十月,塞紫铜冶炼厂内花香阵阵,成千上万朵各色玫瑰竞相怒放,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该玫瑰园是继郁金香园后,塞紫铜打造的又一绿色品牌项目。 过去,这片玫瑰园是一片废弃的冶炼渣堆场。为打造花园绿色工厂,履行公司实践生态矿业的承诺,多年来,公司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创造植物栽种条件,在这片曾经的“死寂之地”精心培植了18个玫瑰品种,实现了从寸草不生到花团锦簇的美丽嬗变。 “从未想到冶炼厂会如此美丽。过去,厂区的每个角落都好似被蒙上了一层灰黑色,现在的厂区到处干净、明亮,而且每天还能看见这片灿烂的玫瑰园,这里工作心情别提多好了。”在冶炼厂工作20多年的员工耶莱娜感慨道。 环保与生态部副经理伊万娜笑着表示:“员工常常问我可否摘一朵玫瑰带回家,因为它们的色彩实在诱人。” 自紫金矿业入驻以来,塞紫铜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将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将环保承...2024/11/06
-
塞紫铜启动马伊丹佩克市关爱贫困家庭项目本网讯 10月11日,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紫金矿业旗下项目公司塞紫铜与马伊丹佩克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关爱马市贫困家庭捐助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塞紫铜“2024博尔—马伊丹佩克市联合发展社区计划”的一部分,本次活动向马伊丹佩克市42户贫困家庭的155名家庭成员发放了购物券。 马伊丹佩克市副市长Elvira Jovanović表示,塞紫铜带动了马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感谢塞紫铜对贫困家庭的慷慨支持。 启动仪式上,红十字会向塞紫铜颁发了感谢信。 编辑:韩良越 总编:汪洁2024/10/31
-
塞主流媒体:博尔河奇迹般重生 塞紫铜让百年浊河变清流“我在博尔生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如此清澈的博尔河。”70多岁的老住户内博斯亚看到博尔河不可思议的变化,难掩激动之情,甚至特意写信给塞紫铜,想知道公司用了什么“魔法”,让污染百年的河流焕发新生。 近日,博尔河自1948年以来首次变得清澈,成为塞尔维亚民众的热门话题,获得了当地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塞国家媒体《政治报》刊发报道《博尔“死河”变得清澈干净》,文章引述环保学者的回忆称:“1978年至1980年间,我住在博尔,当时的博尔河确实是一条死河。不仅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存活,河水看起来像是未经处理的油流过,甚至可能更糟。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 文章还指出:“直到中国企业承接了博尔铜矿,在生态方面投资了数十亿欧元,通过新建排洪硐等措施,将欧洲最脏的河流变成了一条清澈的河流。” 博尔当地重要媒体Borske Narodne发布报道称,70多年后,博尔民众得以重见博尔河“真面目”,这“难以置信的奇迹”...2024/10/29